恋爱笔记一:如何找到对的人

三十岁之前,渴望爱情,也不怕去爱。经历的每一段感情,我都用尽全力。但是,每一段感情都不欢而散。这让我觉得爱情实在太复杂了,很疲惫,失去了继续挑战爱情的勇气。
三十一岁,开始接受自己可能孤独终老这个现实,为孤独终老做准备。这之后对于恋爱的看法,整体上属于消极的。在找对象这事上,我秉持的是“不主动、不拒绝”的态度。不是不再相信爱情,只是不再渴望,有没有爱情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。
虽然不主动,但至少我对于接触他人的态度是开放的,如此遇到对的人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。
三十四岁,我认识了X先生,早就做好孤独终老准备的我又恋爱了。
三十五岁,我和X先生结婚了。
我和X先生是通过豆瓣认识的。这几年我在豆瓣分享了很多东西,我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婚姻观、消费观、兴趣爱好、生活习惯、年龄、工作、收入、家庭、过往经历等等。最初,只是把豆瓣作为树洞。后来,豆瓣逐渐变成了我展示自己的平台,让我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。我在有些话题下的发言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,比如《我为孤独终老而做的准备》、《凭本事单身》。X先生便是看到我那篇《凭本事单身》开始关注我的。
后来,又因为看了我早期写的关于几段失败感情的日志,X先生问能不能认识一下。我说这样问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X先生说他也觉得唐突了,还是继续默默关注。之后,他会偶尔跟我分享一些看书的想法。
我跟X先生的聊天开始多起来,但我并没有什么期待,他找我聊什么,我就回复什么,不找我聊,我就不说话。一直通过豆邮交流,经常几个小时甚至隔天才看到信息,看到就回复,回复晚了甚至不回复都没有心理负担。
2021年7月,X先生说要来成都办事,问我能不能见个面。我说可以。X先生很诧异,问我为什么直接就答应了。为什么呢?大概是我觉得能不能见面比能不能认识一下好回答。约见面只有见或不见两个回答,而能不能认识一下的答案就不只能或不能。怎样才算认识一下?这是个很难定义的问题。
8月底,正式跟X先生见面了。X先生不是成都的,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想过别的可能,就只当作认识个新的朋友,也就事先对他没有任何预期,没有想过职业、年龄、身高、体重、有无秃顶等问题。见面时感觉他的穿着得体,身材保持很好,没有油腻感。谈吐方面跟在线聊天形成的印象差不多。总的来说,没有惊讶也没有失望。
那次X先生在成都待了一周,因为对他并不反感,所以跟他见了三次面。每次见面都是吃个饭,然后散步聊天,就像老朋友一样。
第一次见面时加了微信,但我说不喜欢微信聊天,因为给人必须即时回复的压迫感,所以之后我们仍是在豆瓣交流。后来的交流并不算很顺利,我们对有些事情的理解不一样。有几次我甚至觉得这个人不可理喻,脑回路有问题。不过本着广泛接纳不同意见,以及礼貌待人的态度,我还是蛮客气地回复。我的态度明显变得冷淡,我觉得他应该能感受到。不过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,还是一如既往想到什么就跟我分享,我还是继续礼貌性回复。
这样持续聊了两个多月,这个过程中,我竟然重新认识了X先生。我发现他身上有很多我欣赏的特质,比如专注、坚持、认真、简单。我竟然开始欣赏X先生简单的脑回路,因为我自己总是把所有事情想得很复杂。人们往往误以为两个人的共同点越多,越容易互相吸引,但实际上反而是对方身上那些自己不具备的特质更吸引人。我总是希望自己想简单一点,但总是不受控制地想得很多,很复杂。
11月的一天,X先生说某橙子特别好吃,特别兴奋地要给我寄一些。我想了半天他是什么意思,大老远专门给我寄橙子,是真的因为橙子好吃,还是别有用心?我收了会不会显得欠了他人情?会不会让他认为我的接受代表别的承诺?不过后来想想也就几个橙子,多半是我想复杂了,于是就收下了。
12月,X先生又来成都了。这次见面,我发现竟然有点心动感。再次见面后,我基本确定X先生不是骗子,是我比较喜欢的那类简简单单的人。但我并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,我感觉他有这方面的意思,但又不确定,有时候好像很明显,有时候又不明显。所以,我继续不主动,不拒绝。
直到有一次见面结束后,X先生送我去坐地铁,进站的时候他忽然勾住我的小拇指。这个举动有点出乎我的意料,那一瞬间心跳突然加速,不知道该怎么反应。不过我很快就回过神了,很自然地握住了他整个手。
后来,X先生说他一直想牵我的手,但又不敢,怕我以为他耍流氓。那天他紧张了一晚上,找了很久的机会,直到我说要回家了,他觉得再不行动就没机会了,于是拉住了我的小拇指,但不敢牵住我整个手,怕我会生气。
我没想到我们这个年龄,竟还有X先生这样纯情的人。我忽然觉得对他的喜欢又多了一点。我说,要是对你没那个意思,就不会跟你见面这么多次了,真没好感见一次就不会再见了。
X先生问我他勾住我手指时我在想什么,我说一切都在预料中。但其实当时心里慌得不行。在地铁里和X先生牵着手,心依然跳个不停。我发现他在盯着我看,为了缓解尴尬,于是问他看什么,是不是我眼睛里有眼屎。X先生竟然一本正经看了一下我眼睛,说没有。
就这样,我重新开始了一段亲密关系,我自己都没发现,原来自己早已不再害怕爱情的挑战。
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讲如何才能遇到对的人,首先,必须对于接触更多的人持开放态度,不拒绝认识新的人,才可能提升遇到对的人的概率;其次,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,要尽量不怀预判,不带偏见,多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,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过早地对一个人下定论。
这两点,我深以为然,至少从我自己的经验中,得到了验证。如果我一开始就拒绝见面,或者中间出现观点不一致时就拒绝继续,或者介意他跟我不在一个城市,我和X先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结果。
事实上,深入交流后,我发现我们并非观点不一致,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。距离更不是问题,因为X先可以来成都工作和生活。当然,正是因为我们关于人生意义、生活方式的看法很多是一致的,距离问题也可以解决,才有了更进一步的基础。
点赞

当前页面评论已关闭。